

战国时期吕不韦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和战国末年赵国史官编撰的《世本》所记的传说最流行,两本书认为最早的衣服是黄帝是的胡曹所作。[详细]
在宝鸡市也发现了与半坡文化同时期的一个彩陶,上面画有妇女穿着衣服采摘果子的侧面图像,服装是由两个三角形构成,上衣和下裙是分开的,这是上古中国服饰标准的制式,即上衣下裳。[详细]
祭祀时,只有皇帝一个人穿黑(玄)色祭服,其他人却穿彩色祭服。秦朝还规定三品以上穿绿袍深衣,庶人穿白袍,皆以绢帛做成。[详细]
陕西城固人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从关中长安出发,把成千上万匹上等丝绸精品运往西域各国,开辟了我国与西方古国的商贸交往通道,并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详细]
隋代虽然在大业年间制定了服饰制度,但并没有认真执行,隋炀帝经常带大臣们下扬州、杭州一带游玩,与臣子们穿戎装出行,破坏了服装秩序。[详细]
从唐高宗总章元年开始,黄色被规定为皇帝专用色。紫色是三品以上官员服色,后来四品服绯色,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百姓服黄白色。[详细]
从达官显贵到普通百姓;从服装的质地色彩,到不同的穿着场合;从局部点缀,到整体搭配,经过官方的一次次审定,宋代的服饰制度可以说是无处不讲究,人们只有百般注意,处处小心。[详细]
《历代帝后像》十多个元代皇后衣饰华丽,以金银珠宝为饰现象普遍,而且一律按照汉民族贵族的习惯穿着,但帝后头上的顾姑冠却是他们本民族的。[详细]
陕西的纺织服装产业有一个产业链比较齐全,就是“安全防护用纺织服装业”,生产职业装、工作服,这些职业装和工作服的面料具有防静电功能、阻燃功能、防酸碱功能。现在的陕西服装行业里,以西安工程大学为科研主导的“安全防护纺织材料服装产业”研发,支撑了陕西服装产业的半壁江山。
我们需要弄清楚,文化历史范畴内的服饰是什么、生活服饰是什么、二者有没有可能结合、可能性多大、它什么时候会自然的结合、现在推崇一些服饰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老百姓在选择衣服没有太多的理由,就是看能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看看有没有存在感,这些就是穿衣服的动机。
现在的唐装已经有点偷换概念了,唐装流行起来的时候其实大家并不了解它究竟是唐代的服装还是华人中国的服装。APEC领导人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曾经在设计唐装的时候就说过,唐装名称是取自于外国人对华人的一种称呼,和唐人街是一个概念。“Town”实际上是一个镇,一个街的名称。最后这个“Town”刚好和咱们这个“唐”是谐音,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所以我觉得,唐装是专门为华人做的一种服装,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服装符号。